事件背景
2021年Q3,国内某知名生态链企业计划通过荷兰鹿特丹港向欧盟市场投放智能空气净化器Pro(型号MJAP-2021),但在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收到竞争对手公司律师函,指控其侵犯EP20***54A1专利(涉及“基于PM2.5的双风机协同控制算法”),威胁发起禁售令。
技术攻坚阶段
1、侵权风险拆解(2021年10月)专利比对:
公司专利权利要求明确限定“当PM2.5>50μg/m³时启动双风机”,而被侵权产品固件v3.2的逻辑为“PM2.5>45μg/m³且湿度>70%时启动”。
2、技术差异证明:
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TÜV南德进行算法逻辑反向工程,出具《技术差异性报告》(编号TUV-2110-0893),证实被侵权产品采用“环境参数复合判断模型”,与侵权公司专利差异度达42%;
修改固件至v3.5版本,将触发条件调整为“PM2.5动态阈值(30-80μg/m³)+CO₂浓度梯度监测”,彻底规避专利限制。
3、专利反制布局(2021年11月-2022年2月)
(1)核心专利包申请:
专利类型 | 技术点 | 覆盖国家 | 申请号 |
---|
发明 | 动态压力补偿涡轮组件 | 欧盟/美国/日韩 | PCT***2342 |
实用新型 | 可拆卸滤芯卡扣结构 | 德国/法国/意大利 | DE***156U |
外观 | 环形LED状态指示灯 | 欧盟IPO | 008***0351 |
(2)专利价值提升:针对欧盟绿色技术专利激励政策,申请“快速审查通道”,将授权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9个月。